最新消息

  • Q. 不是佛教徒也可以念誦度母禮讚文和心咒嗎?

    聖度母對我們的回應,不會因為我們的身份是否佛弟子而有差別;因此,不論是否為佛弟子,都可以唸誦禮讚文和心咒,請她回應我們。

    但是,她回應我們時,是幫助我們將我們所擁有的福德素材,轉化為我們所要滿願的結果;所以,如果我們沒有這些素材,她也無能為力‍。

    當然,透過基本的善行(捐錢做善事,照顧弱勢等等)都能累積福德,也能讓聖度母有素材可以幫助我們;但是,在此之上,如果皈依佛法成為佛弟子,則就算做同樣的善行,其所累積的福德都會更強大。

    主要的原因是,當我們皈依佛法後,我們就是「面向」佛法、「面向」解脫,此後所做的善行,就會漸漸滴水穿石的,越來越帶有佛法的力量在裡面喔。

  • Q. 念誦咒語或禮讚文但不懂意思,這樣的念誦有效嗎?

    唸誦咒語或祈願文時,我們往往會對於其「力量」有三種誤會:
    1. 力量來自信心,只要抱持誠信,就會有效。
    2. 力量來自發音,必須發音標準,才能達成目的。
    3. 力量來自理解,要懂得唸誦內容的意思,才能產生效益。
    事實上,上述這些條件都是「加成」對於更深入的修行人來說,的確能夠對念誦時的功效,產生重要的助力。

    然而,它們都並非最根本的要素:唸誦咒語或祈願文,其實就像「呼叫」一樣。我們透過唸誦,呼叫聖度母、召喚聖度母,請她來幫助我們,因此,不論我們是否理解、是否發音正確、是否存有信心,一旦唸誦聖度母的咒語或祈願文,她們就會即刻回應我們。

    就像牙牙學語的孩子在叫喚媽媽時,媽媽會因為孩子沒有信心、發音不正確或不知道叫的是什麼,就不理會他嗎?當然不會。

    然而,聖度母回應我們,不代表就能達成「效益」。因為就如本滿願會所強調:聖度母是一個助力,幫我們所具有的素材,轉化為我們所想要的結果。因此,她回應我們的呼喚時,如果我們沒有素材,她也會感到很灰心、很愛莫能助。

  • Q. 定期(如果能夠在每月的8、15、23、30)這四天持守八關齋戒會很好,是指什麼樣的曆法?農曆還是藏曆呢?這幾天持守八關齋戒會有特別功效嗎?

    國曆即可;根據經論的說法這幾天持守齋戒,能讓福德的力量更有力喔!

  • Q. 如果已經填寫祈願表單過了,但後面想改變願望或增加願望的話,可以重新填寫一次嗎~?

    請重新填寫為佳。

  • Q. 為甚麼要進行供養呢?

    我們讀釋迦牟尼禮讚文的時候裡面有一段話,釋迦牟尼佛過世的時候,他有意識的留下了舍利,那留下舍利的原因是甚麼呢?是為了讓後代的弟子們由瞻禮而有種下福德的機會。以佛法來說,不論我們是要成就世間或是出世間的願望,福德的協助都是重要而不可或缺的。

    可是種福德的時候我們要有對象,我們很難對於人道眾生、我們自己的同類,產生這種輕而易舉、想要真正去利他的福德。我們的狀況往往是 : 我今天想要利他,我做了一個布施或甚麼,後來才發現跟我想像的不一樣,我就後悔了,之前的兒福聯盟事件就是這樣。所以當我們的對象是人的時候,會參雜著各種複雜的情緒。可是相對來說,當你的對象是勝過於人的時候,我們就比較樂意這麼做,而且我們也會覺得這樣做很適當。因此諸佛菩薩就留下一些東西,讓我們有實踐布施、累積福德的機會。

    我們在念多羅禮讚文的時候,裡面說: 無生大悲海出翠玉身,多羅其實沒有必要弄出一個形象讓我們供養,這完全是基於祂對眾生的慈悲,既然眾生需要有機會累積福德,所以祂展現出一個形象,讓眾生可以因為供養祂而累積福德。所謂供養其實是諸佛菩薩為我們開的一個方便的道路,為我們演的一場戲,這就是供養法的本質。

    供養的時候我們知道對象有很多,像是世間的鬼神、四面佛等,基本上這些東西通常很極端,要嘛安全性很高但沒甚麼效,要嘛就是很有效但是很危險,在此之中達到很良好平衡的就是多羅。因此多羅被很多大師作為供養的對象或是事業的本尊,多羅對利他有強大的動機跟願望,而且有快速滿願的能力,因此建議大家要好好修習多羅的法門。

  • Q. 沒有祈願的素材,誰也幫不了你小故事之二

     

    藏傳佛法有個流傳許久的故事:

    藏傳佛法的大威德法門成就者—惹譯師,曾為了求財而祈禱財神三年,但一直沒有成功。

    惹譯師後來氣得修忿怒本尊的法門,決定要修理財神一頓。財神被他抓來後,告訴他:「我見了你也沒用,你沒有可讓我祝福的素材,沒辦法滿你的願。」

    但惹譯師當下非常生氣,無論如何都要財神滿他的願。財神無可奈何,努力為他祝福後,讓他得到了一個小小的黃金飾品。

    惹譯師更氣了:「為什麼只有這樣!?」

    財神回答:「你真的就沒有素材可讓我祝福。我找了半天,發現你過去曾經有一次背著一袋麥粉,不小心跌倒後、一點點的麥粉落在地上讓蟲子給吃到,這樣小小的『佈施』構成了素材,才讓我得以做一點轉化。不然,我什麼都做不了。」

    可見,如果我們沒有創造「滿願的素材」、也就是沒有實踐供養的話,那誰也幫不了我們的。

  • Q. 沒有祈願的素材,誰也幫不了你小故事之一

    藏傳佛法有個流傳許久的故事:

    有個乞丐祈禱財神,希望財神能夠給予他財富;他已經有辦法親見財神、但是一直都沒有滿願。

    有一天,財神興高采烈地告訴乞丐說:「我今天祝福你了,你有收到嗎?」乞丐回答:「沒有啊!」

    財神告訴他:「你今天去乞討時,你的碗裡面多得了一塊別人沒有得到的奶油,這就是我祝福成真啊!」

    乞丐回答:「你不是財神嗎!怎麼只有這麼弱的祝福!」

    財神說:「因為你沒有能讓我『祝福的素材』、你過去不修供養、此生也沒有供養的習慣,我能夠滿你願望的空間很有限啊!」

    可見,如果我們沒有創造「滿願的素材」、也就是沒有實踐供養的話,那誰也幫不了我們的。

  • Q. 祈願的素材

    祈願所必須的素材就是供養。供養、也就是「奉獻」的意思。

    由於我們一般的所有行動與擁有的一切,往往都參雜我們的自私與情緒,所以很難作為能轉成「滿願」的素材。就像一顆爛蘋果,放到果汁機裡出來的蘋果汁,不會多好喝一樣。

    所以,滿願的素材必須是少一點自私、少一點自我的某個行動,而這種行動就稱為「供養」、也就是奉獻。

    依照佛法來看,供養可以分成三種層次的供養:物質的供養、勞力的供養與自我修煉有成的供養。其中,自我修煉有成的供養,被認為是最好的供養;它能夠達成的效益也是最大的。

    第一種供養:物質的供養

    物質的供養,也就是奉獻金錢、財物等,來解決他人的問題。

    這種奉獻所要解決的問題,基本上就是所有人類的問題:生理問題與心理問題。所以不論是出資贊助他人醫藥、飲食、乃至受教育或推廣知識等,都屬於物質的供養的範疇。

    然而,一般人在實踐「物質的供養」時,往往出現的bug是「後悔」:比如當我們捐錢給某個慈善單位後,後來發現對方與我們想像的不一樣,因而感到後悔、甚至憤怒。

    這些負面的情緒其實都會破壞這些供養的純淨,因為如此、度母設計了一個讓我們「不會後悔」的供養:供養象徵性的六種供品給他。

    由於這些供養是象徵性的,我們自然也比較不會有「後悔」的心態;這樣的供養能夠更為純淨,保有其作為祈願素材的純度。

    第二種供養:勞力的供養

    勞力的供養,也就是作為佛菩薩、特別是度母的小幫手。

    有些人會覺得,金錢的奉獻過於俗套、很難真正呈現「純淨」;而勞力的無私奉獻,則不但能夠更為清淨、同時也能讓更多人了解度母的恩德與慈悲。

    因此,這種供養一般被認為是物質供養以上的第二個層次的供養。

    第三種供養:自我修煉有成的供養

    度母最大的希望,就是我們都能夠快樂一點。因此,各種的奉獻中,她最開心、最喜愛的,無疑是我們真正透過佛法的力量,讓自己產生一點轉變,讓內在更快樂些。

    好比孩子送父母禮物、父母固然會感到開心;但父母最開心的是,是孩子開心、平安、健康。同理,度母對我們的愛,也是如此。

    因此,如果因為對度母的信仰,願意透過佛法的道路,諸如皈依、持戒、禪修、唸誦、讚嘆、認識佛法、祈願等等,這都是屬於自我修煉的供養,也是度母最為喜愛的供養。

    所以,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願望能夠「迅速」成功的話,適當的奉上自我修煉的供養,至為重要喔!

  • Q. 祈願如何有效?

    佛法最重視的是「因緣」,如果我們沒有「因」,那「緣」再怎麼厲害、也沒辦法讓我們得到「果」。好比如果我們手上沒有蘋果,那空有台厲害的果汁機,也無法讓我們得到一杯蘋果汁一般。

    因此,我們祈願的對象就是「緣」,幫我們把我們既有的「因」變成我們想要的「果」;如果我們自己沒有「因」,那麼緣再有力也沒有用。

    想要喝一杯蘋果汁,我們要先問問:自己手上有蘋果了嗎?

    依照佛法來看,這個「因」、這個「素材」,就是「供養」。